文 / 云上元宝

第一百九十二章 韩进士题匾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祁森大人进京了,开掘壕沟的千名役夫被暂且遣散回家。

    他们正好趁着这个天赐良机干干自家田里的活计,享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若是再能推后几日的话,也许还能在家里过上清明寒食佳节,领着大人孝到荒郊野外荒草萋萋的祖坟,磕头烧香送点钱两,缅怀缅怀祖宗。

    挖山运土的、煅烧石灰的民工们闻讯,心里就失去了平衡。自己当初为何没被分到掘地基壕沟的那边,真是倒霉蛋!这些人消极怠工,也想回去。

    营帐里窃窃私语,干活时也三五成群,头攒在一起。民工们讨论的话题,多半是太岁头上动了土最终遭了报应壕沟被水淹的事。

    他们宁愿相信,被挪了窝的太岁还是挺神明的。不把灾殃降在“土行孙”师徒几人的头上,而是让老龙王动用一滴水,淹了成千人数日来开掘的壕沟,这只是略施膺惩以示警戒而已。如果再这样挖下去,恐怕还会有更大的灾祸。

    胡刺史也害怕了,他怕得罪了太岁。太岁老人家去龙王宫里串门时以此事相告,万一老龙王怪罪下来,今岁风不调雨不顺那可就完了。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毕竟是一州之长官,一州百姓之衣食父母。

    白胜红掐掐算算,说眼下自己有妙招能够解除困厄。此话传到了胡刺史的耳洞里,胡刺史悄悄叫人把这个役夫请进衙门,向他请教是何妙招。

    白胜红说,你想啊,西山被挖,山神土地乐意吗?这回水漫壕沟,至少证明神仙们的意见是统一的,那就是阻止在它们头上动土。

    胡刺史说,就算是山神土地老龙王都不同意,这城还是要筑的,咱大唐皇上的御旨哪个还敢违抗不遵?可是,天上地下的这些大神们哪个我们能得罪得起?这可咋办呢?

    白胜红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大人何不在西山脚下修座山神庙,再在黄河边上盖座龙王庙,将二位神仙接过来,好吃的好喝的供奉起来,让全城百姓烧香磕头顶礼膜拜。如此一来,他们一高兴,不就原谅了你胡大人!

    胡刺史一听,嗨,本官咋就没想到呢?当然这是他的心里话,不会当着一介布衣说出来丢死人。他说:

    “白先生,那这事本官就委托你去办,咋样呢?”

    白胜红心里一激动,但是他表现得很矜持:

    “大——大人,这咋成哩?草民办这事,不妥吧!”\0

    胡刺史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拍板:

    “这有何难?本官将你征为僚属,你不就可以名正言顺替本官办这事了!”

    就这样,白胜红红了,一夜之间成了胡刺史的新僚属。兰州州城营建处于困境,城郊的山神庙与龙王殿却建得热火朝天。

    当然,对于建这两座庙宇,“土行孙”与南宫图两位师傅并不完全持反对态度。他们希望通过庙宇里的泥塑偶像,解决人心涣散的问题。

    将这事交给了白胜红这样一个役夫,胡刺史心里觉得并不踏实。他还调派了县尉果大人、程参军及刚匠作,协助做好这项工作。

    筑城出了点技术难题,转而听信胡言乱语去营造庙宇,江涛最初觉得这事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听了两位师傅的想法,他也觉得有点道理了。

    为了妥善安顿山神土地、安抚太岁爷,胡刺史屈尊拜访了中兴观的吕道长,想请他出山做法事,禳讃禳讃,消灾祈福。

    可不凑巧的是道童说师傅云游兴隆山,同其他几位道长一起炼丹去了,至少得七七四十九日才能下山。

    这庙宇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建好的,从选木料到大小木作活计最后到立木上梁封顶,最快也要两三月。

    胡刺史心急如焚,同亲郎中商量,从这将近两千名役夫中间挑选一些民间木匠,专门负责营建这两座庙宇,一月内务必建起来。

    我们可别小瞧了这些役夫,他们中间的能工巧匠还真不少。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这话自古以来都是真理。

    经过海选,江涛至少发现了十来个木匠,木工活个个干得不比自己差。有在乡里专门盖庙的大木作,也有擅长木雕艺术搞装修的小木作,他们完全能够做他“刚匠作”的师傅,因为术业有专攻,他们的手艺大都是祖传的。

    江涛想起了《张氏木经》和曾经托梦给他的白胡子老丈——张有年的祖宗。一称粱美梦,一本《张氏木经》,让张家的祖传手艺成了刚(距离前文太遥远,为了方便从后面开读的老铁,这里再说明一次。据考证,唐人将“江”叫“刚”)家的。

    不知张家应该感谢刚家,还是刚家应该感谢张家,反正最后得胜的是这手艺,总算是幸存了下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这么多能工巧匠,再举全州之财力、筑城之人力,建两座庙宇,小菜一碟。

    江涛担任总设计师,在几位参与过庙宇大殿营建的师傅的描述之下,他勾勒出了两座庙宇的轮廓。

    山神殿比较简单,是砖包土坯墙加梁柱木结构。

    龙王殿设计较为复杂,单檐歇山顶,五铺双抄偷心造柱头斗拱,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结构简练,尽显古朴雄浑。

    对于刚匠作的设计图,不仅胡刺史非常满意,而且两位师傅也大加赞赏,以他为荣。

    韩胜蟾宫折桂高中进士的消息前几日就传到了州衙,震惊整个州县衙门。大人们万万没想到一个羸弱黑瘦的寒门后生,竟然高中进士、一名冲天!江涛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允儿,全家人激动不已。大家都在期待着新科进士韩胜衣锦还乡。

    韩进士回来的消息从狄道驿站传来,胡刺史派了专车到三十里外的驿站迎接他,自己则亲自出城迎接。接韩进士大驾的衙役们万没想到,他们想象中的韩进士还是个黑黑瘦瘦的穷酸书生模样。他们很失望地将他用江氏座驾载了回来。

    胡刺史一见韩进士,脸上的笑容也一刹那凝固了。他觉得韩进士还穿着过去的短褐,补丁摞补丁,实在有点不像话。可是他不能开口说,情急之下竟将自己的红官袍披在了他身上。

    韩进士荣归故里的这日,江涛同众位工匠正在叮叮咣咣加工两座庙宇的梁柱斗拱。韩进士功成名就,不忘困顿时全力帮助过他的刚大哥一家。哥俩拥抱在一起,满面滚烫的热泪。这场面太动人,瞧得胡刺史也掏出锦帕擦了擦眼角。

    韩进士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这在大唐就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居高位食厚禄位极人臣。胡刺史满心钦佩,设宴款待。可惜韩进士尚不习惯官场的应酬,受宠若惊,他宁愿跟着刚大哥回家吃上一顿允儿姐亲手做的汤饼。

    韩进士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皋兰山的草都绿了,黄河的水都清了。谁还敢在他面前耍笔杆子,这庙宇的匾额自然得请他题写了。

    没能请动韩进士赴宴,胡刺史心里终究不是滋味。他终于想出了这个妙招,就是先请韩进士题写新营建庙宇的匾额,再请他吃顿饭。这总该顺理成章了吧。

    果然,题写了匾额,韩进推辞再三后坐在了胡刺史的盛宴前。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