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重振大明朝
文 / 万里高歌

第二百六十七章 对周遇吉的安排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周遇吉也是明末时崇祯皇帝的一员猛将,他曾以及其劣势的兵力在宁武关力拒李自成数十万之众,打得李自成一度怀疑人生,甚至想要放弃攻取宁武关,返回陕西。若不是李自成手下的人极力坚持,才使得李自成下定决心继续猛攻,那不定周遇吉还真的就能守住宁武关了。

    最后李自成命手下集中火炮,对着宁武关猛轰,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终于攻破了宁武关,周遇吉力竭被俘,宁死不降,最终被农民军杀害。

    朱友建对于明末的这些能打仗的人,了解的相对要比那些只知道内斗的文官们,还是要多一些的。若不是明末有个东林党和魏忠贤,估计他连韩爌是谁都未必知道。不过再仔细去看看,明末这些能打的将军们几乎籍贯都是辽东的,或者就算不是辽东人,也多多少少都在辽东跟女真人干过仗,周遇吉自然也不例外。

    有这么一员猛将,朱友建怎么可能不用?之前他虽然知道周遇吉,却不认识,再加上当时还没有即位做皇帝,就算认识了也是有心无力。

    不过比较顺利的是,他从西南平定奢安之乱回来以后,启帝论功行赏,允许朱友建启帝扩充自己王府仪仗司的数量。本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想法,他就带人再次前往三大营去挑选人马,补充自己的王府仪仗司。

    原本以为能遇到一个黄得功已经够幸运了,却想不到竟然还能够在三大营发现周遇吉这么一员明末着名的猛将。

    周遇吉与黄得功一样,都是辽东人,不过他是锦州卫的,黄得功则是开原卫。起来两个人在辽东战场的时候还曾经并肩作战过。只不过那时候两个人都是底层的士卒,还不像后来已经做了将军。

    这时的周遇吉在辽东前线作战勇猛,因功累迁为京营游击,朱友建就这么在三大营遇见了周遇吉。他知道周遇吉是个猛人,费劲了口舌,又在黄得功的帮忙劝下,终于算是把周遇吉连带着他手下的亲兵一起拉进了王府仪仗司。

    朱友建登基之后,便命黄得功为都指挥使,全权负责整顿上十二卫。原来上十二卫的那些将校们,全部被黄得功赶了出去,一个不留,只剩下那些底层的士卒。而周遇吉这时候就被黄得功举荐,代理了虎贲左卫指挥使,负责整训虎贲左卫。

    正如刚才曹化淳所,想来这次南下平叛,以周遇吉的勇猛,一定能够立下不的功劳。这也是刚才曹化淳为什么会替周遇吉话的原因:大家都是从信王潜邸出来的人,自然要比那些外人亲近一点了。

    而且依照惯例,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此次班师之后,周遇吉这个虎贲左卫暂代指挥使的“暂代”两个字就可以取掉了。这也是上十二卫和其他地方兵马不一样的一个地方,作为子亲军,他们的封赏向来都是由皇上直接下达,不需要通过朝廷的。

    不过这时候朱友建既然打算让卢象升练兵,那自然是要给他找个好帮手了,还有谁能比周遇吉更合适的吗?

    “传旨,加周遇吉为昭勇将军,副提督,负责协助卢象升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军备,令二人一道练兵!”

    “昭勇将军”跟洪承畴的中奉大夫一样,都是散阶,不过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而已。周遇吉先前是正四品的游击,后来暂代虎贲左卫指挥使可以算是正三品,周遇吉加封他为昭勇将军就算是把正三品的品秩给坐实了。

    朱友建其实也很想看看卢象升加周遇吉两个人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于是还在回京路上的周遇吉就这么被周遇吉给安排好了,这下连京城都不用回了,可以直接调头回去找卢象升了。

    一个卢象升再加一个周遇吉的组合,朱友建这是打算要搞出一支比历史上的“雄军”还要厉害的新军啊。

    主要的几个人封赏完了,剩下的人就等着回京报上战功后再了。至于黄得功和上十二卫的封赏,那就不是内阁需要操心的事情了,朱友建自己会解决的。他现在可不会放黄得功去其他地方任职,有黄得功在身边给自己统领亲军,他才能安心。不过黄得功先后立下的功劳还不足以让他封爵,伯爵都有些勉强,所以最大的可能也是跟周遇吉一样,加个武散阶了事,这都是后话了。

    接下来要做的是商议如何恢复顺德、广平两府的秩序,安定被此次叛乱波及的各地民生上的事情了。虽此次叛乱来得快,十分突然,甚至可以是完全没让人想到,在直隶这子脚下的地方竟然能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不过最后叛乱被平定下去的速度也很快,前后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总体来波及的范围并不是太广,算起来一共是三府十七县,计有约八十万百姓受到影响。

    安定民生的事情自然是要由地方的官员来积极处理,朝廷也就是能够给一些惠民的政策以及部分补偿,总不可能让朱友建或者内阁亲自去干这些。不过因为顺德府的大官员已经被屠戮一空,广平虽好一点,但也实在是好的有限,主官们基本上都被农民军砍了脑袋挂城墙了。朝廷若是不及时选派官员过去,绥靖地方,只怕很快就又会引出不少乱子的。

    好在今年的殿试已经完毕,有三百多名新进的进士们等待着朝廷给安排工作。朱友建原本的打算是要先办一个短期培训班,把这些人先培训上三五个月,再送他们到工作岗位上的。不过现在来看估计是来不及了,只能是边干边练了。先从他们之中挑选一些不错的人,去挑起顺德官场的大梁了。

    当然,类似知府同知知州一类的四五品的官职,还是要从京师或者其他地方选调。但知县推官判官等六七品的官员,把那些二三甲的进士们稍微培训考核一下,派过去边锻炼边任职也校一甲的三个自然是不可能外派的,依照惯例这三个人是要进翰林院的,朱友建就是想派,大臣们也肯定不会同意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