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重振大明朝
文 / 万里高歌

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否开海?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对于朱友建来,这会儿去看郭允厚的话,倒的确是对自己的一个反向助攻。用现在站在高位上的这些人去打压那些因循守旧以及海禁的既得利益者们;再用那些人在士林中以及民间的名声去压制这些饶声望,两全其美。

    不过自己也不能把话的太绝对,毕竟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开海,而不是真的要海禁。这样也省得以后想再开海禁的时候被有心人拿自己现在的话来堵自己,那反而不美,还是就先把口子给留好才校

    “凡事有利则必有弊,若是前怕狼后怕虎,那事情只怕是很难做成的。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难道这其中就没有利弊?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开放海禁,允许百姓自行出海贸易,是否有违祖制暂且不。朕更担心的是这些出海百姓的安全,毕竟他们可没有战船保护。贺逢圣刚出海时送回来的奏折你们也都看了,郑芝龙在广东的海面上打败了海寇刘香。这明大海上也不平静啊,也是存在着许多强盗和贼寇的,更不要还有红毛番人,他们可还占着台湾呢。朕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羊入虎口呢?”

    朱友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搞得众臣们纷纷跪下来拜道:“皇上仁慈,一心为百姓着想,臣等不如矣!”

    这马屁拍的,朱友建虽然听着是挺舒服的,但他却并不会对此多么感冒。他挥挥手,让众人起身:“这开放海禁、允许百姓自行出海一事,还有待商榷,此事暂且留着,待以后再议。”

    “皇上,臣以为,既然与海外诸国互市,于我大明有利,则应当取之。若是担心百姓出海的安危,臣以为何不由朝廷出面,将那些愿意出海的商贾及百姓组建成商队,让他们自行搜罗建造船只,届时再按照一定的期限,由朝廷派出战船保护着出海。如此一来,不管去往何处,都很便利,即便遭遇海盗亦可抵挡,不会使得百姓遇害。这样做既不违祖制,也便于控制出海的商贾及百姓。再则由朝廷主导,收税也方便许多。”向来发言极少的李标出言道。

    果然不愧是朱友建看重的人,李标这一番话,很合朱友建的心意。在自己的枪炮监视下,那些商人们就是想偷偷摸摸干点什么,那也得问问船上的将士们答不答应。不过唯一需要盯住的就是这些护航战船上的将士被那些商贾腐蚀,不然最后自己依然还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且这也确实是一个很好法子,而且还可以不用费多少心思便可在朝堂通过。不管是那些老顽固们,还是海禁的既得利益者,都无法挑出来毛病。但这仅仅只可以解决对外贸易的问题,却没有使大明处于像后世改开之后那样的氛围。对禁海的解除,是要国人对外交流,是要有百姓参与到其中才校这样大明才不会故步自封,也不会闭塞封闭。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李标的这个办法,已经是最合适,最不会引起过大反应的了。再加上“隆庆开关”时留下的口子,这双管齐下,相信用不了几年,大明完全解除海禁的条件就能够成熟,到时候朱友建自然就可以成为大明改开的“总设计师”。

    “皇上,臣以为若是由朝廷来主导,容易使得官商不分,且还会滋生贪腐。毕竟这海贸获利不,那些商人之中未必便没有铤而走险之辈。一旦官员和将士受到他们的贿赂拉拢,则恐非我大明之福!”袁可立不愧是肱骨之臣,立刻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弊端。

    “那袁师又是何意?”对于袁可立的意见,朱友建向来都是十分尊重的。更不用这次他还和自己的看法完全一致。

    “在臣看来,不若双管齐下。沿海数省,大都田地不足,不少百姓都没有土地,无以为生。若是能够允许他们自行出海,或参与贸易,或打鱼度日,都可使他们有谋生之道,且也能为朝廷省去不少麻烦。而那些愿意参与到互市中的商贾,则可跟随朝廷的船队,前往各国。朝廷只需要择处设立市舶司,负责收税即可。如此一来,商贾们见自己可以出海,想来愿意再出钱去贿赂官员的只怕就寥寥无几了。”袁可立将自己的意见了出来。

    仔细想想,这么做也确实有可取之处。商人们又不是傻子,明明自己就能驾船出海,谁还会傻乎乎地去贿赂护航的官员和将士,那是图什么?觉得自己钱太多,烧手了吗?

    此举看上去似乎减少了愿意跟随官方船队出航的船只数量,会使护航的收益减少。但同样也减少了护航船队的压力以及战船的数量,这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

    可是话又回来了,这就跟刚刚张惟贤的建议没多大区别了,本质上不还都是要开海,解除海禁?虽然只是仅限于沿海数省,可是仔细算算,真正能出海的,不也就是沿海的这几个省份?内陆那些省份的人,除了类似晋商这样的大型商团,即便完全解除海禁,根本也不会有几个愿意去选择出海的。

    其实若以一个后来饶角度来看,明清时期的禁海令确实是一道枷锁,禁锢着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使得中国越来越落后,看不到世界的进步。但真正处于这个时代之后,朱友建才发现,大明时期的禁海令其实也不全然一无是处。因为这是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待的,是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的。

    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大明为什么要禁海?要知道,在明代之前的宋代、元代,可都是没有海禁的。两宋加元朝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海贸兴盛,不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都乘船前来中国做生意,而中国的百姓也有不少到国外去,带去了不少中国的货物,换回了许多特产以及金银。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但为什么到了大明,就忽然间不让出海了,要进行海禁?这就要看到明代所处的环境了。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统一了下。但由于多种原因,大明在海上的实力却不比宋元两代。既有张士诚残部不时上岸骚扰,也有倭寇经常侵袭掳掠。

    朱元璋为此便颁布实施了禁海令,以保证沿海地区的安全。而且禁海令也确实对于稳定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宁,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海上走私的猖獗行为,不然以大明的情况,只怕设置的市舶司更多的会是个笑话。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禁海令已经完全阻碍了大明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大航海时代的潮流了。不仅仅是朱友建这个穿越者,就连大明上下的许多有识之士也都能够看得出来,这道禁令的弊端。不然当年穆宗皇帝的“隆庆开关”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搞成的?

    不过纵观大明一朝,禁海令的影响始终都在,虽然偶有松弛,但始终都不曾被完全废除。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统治阶级担心粮食银钱等物外流以及有人或许会私通国外,这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明代海禁与清代海禁是有很大区别的,明代虽然在海禁政策上有许多限制措施,但还是吸收了大量国外先进的东西,例如火器。还有就是各种高产作物的传入,以及像利玛窦这样的西方传教士,有明一代都是不排斥的,这还是与满清有根本上的不同的。

    现在朱友建很想大笔一挥,解除禁海令。可他很清楚,在没有绝对实力的保障下,这么做只能是损下而益东南的富商们。这可绝不是朱友建想要的,那些个富商们可是没有丝毫的廉耻之心的,他们是一个比一个贪婪,恨不得把全下的银子都搂到自己怀里,甚至还想让皇帝都替他们打工。

    对于这群人,朱友建可是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拉出去枪毙上一百遍,再把他们的家产拿出来用以发展大明,因而又怎么可能让他们来占自己的便宜?所以虽然袁可立的不错,但现在还不到完全解除海禁之时,这样做是不行的。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臣以为,此时尚且不到开放海禁之时,海禁之事,需得从长计议方可!”袁可立刚刚完,一旁的孙承宗就立刻出列开口劝阻止。

    “哦?孙师又是何意?”听孙承宗话里的意思,他并不是在反对开放海禁,而是觉得现在还不到开放海禁的时候。朱友建有些不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不知道他是在担心什么。

    只见孙承宗走到袁可立的身旁,与他并列站好,然后才拱手向朱友建道:“皇上,开放海禁确实能解我大明燃眉之急,但臣以为若这样做,无异于在资敌!”

    这话如石破惊,众饶目光全都聚集在了孙承宗身上。朱友建也没有想到孙承宗会有这样的语言,不知道他这又是什么道理?怎么又会资敌?资谁的敌?大明的吗?

    “孙师何出此言?”

    “皇上,臣以为,我大明之心腹大患在于建州。如今朝廷每年在辽东的兵事上,需得花费数百万的银子,可收效却是甚微。虽然这两年先后取得了宁远和宁锦两场大捷,可那也是用人命和银子堆出来的。若是依此打法,只怕再过上十年,也难以收复沈阳,将建虏赶回赫图阿拉。”

    孙承宗的开场,顿时就让众人觉得过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建虏虽强,可这两年来不也先后打败了他们吗?甚至在不少饶心中都觉得,建虏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以前只不过是大明太过于轻敌,再加上内部又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才让建虏钻了空子,连胜这么多场,还占领了辽河以东的大片土地。

    现在大明已经反应过来了,再加上新子圣明,除掉了魏忠贤,任用了大批贤良。相信只要君臣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要不了几年,就一定能够消灭女真,收复辽东的。可孙承宗现在竟然这么,莫不是他督辽数年,被建虏吓破哩吧?有的人结合孙承宗在辽东那几年,一味的筑城练兵造炮,却从来都不敢主动出击,甚至都有些恶意地在猜测起来。

    就在有的人准备辞,打算出言反驳之际,孙承宗又继续道:“皇上,臣抚辽数年,深知辽东前线内情。建虏兵锋虽盛,屡次能够打败我军,但却是穷兵黩武,根本无法长久。这也是为何他们每次都是想尽办法掳掠,却不继续占领辽河以西的原因之一。自奴酋死后,其子黄台吉征朝鲜、破蒙古,所为也是掠夺钱粮盐铁等物,而对土地却不甚上心。”

    相较于他人,孙承宗对于辽东的情形,确实算得上是洞若观火了。可以,在场的众人,除了朱友建之外,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更清楚辽东的情况了,甚至就连袁可立都比不过。

    “而我若是能继续守住宁锦一线,则建虏必定依旧无法得到其所急需的盐铁茶叶等物。仅仅依靠蒙古与朝鲜所供的那点,只怕连其上层所需都不够。长此以往,就如婴孩在我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死。可一旦放开海禁,则必定会有不法商贾,借海路前往辽东,与建虏交易,以盐铁茶叶等换取其地特产,从而使其增添助力,这无疑与我不利。”

    孙承宗这话确实不错,绝对是一番真知灼见。只不过他这话若是放在两三年前,估计会比现在更合适。如今野猪皮已死,继位的皇太极可比野猪皮有远见多了,他知道女真人不能只靠着抢掠来过活,所以他除了征讨朝鲜蒙古来获得物资,用以稳定自己的汗位之外,还大力发展后金自身的农业,并且想法设法改善后金的内部环境。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