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我在这里已经说了很多,想必大家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书了,这就请便。"那伙计扫视了一圈众人的脸庞,见到众书生脸上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才笑着说道。
“诸位如果渴了,可以在这边喝茶,这里有我们书店备好的清茶。”那伙计又向着侧边一个小房子说道。
王泽向着那房子看去,果然看到那小房子中放了许多铜壶,那同壶都被擦洗的锃亮,从壶嘴中不断有热气冒出,看来那里面就是所谓的清茶了。
众人也都注意到了这点,不由都轻声赞叹,为这书店里的老板准备如此细致周到而感慨。
齐铭信步走到那书架子上,显示随意一扫,见到那架子上正放着几本崭新的蓝底书籍,在蓝色中有一个空白框,上面用苍劲的笔迹写着书名。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齐铭从左侧一一看过去。
这些书籍都是唐代学子必须要研读的书籍,齐铭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不过此刻见到这种崭新模式的书籍,还是忍不住从书架子上拿了一本论语轻轻翻动起来。
这本论语一拿到手里,齐铭就立刻感受到了一种轻盈之感,绝不像是平常拿起卷轴的那种沉重。
齐铭忍住内心的好奇,将书籍的封面打开,映入眼帘的一行行工笔小楷,这些字迹比起他常见的书籍上的字体要小一些,乍看有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
但是等仔细看,却发现这些字迹横平竖直,框架端正,另有一种稳重隽永的味道。
齐铭翻了几页,这内容和他平时所学基本一样,只是这书拿在手里,异常的轻盈,凑到鼻端还有一种淡淡的油墨香味,让人不忍心放手。
“真好,要是能买回去,时刻诵读就好了。”齐铭合上书,有一种不想再放回去的感觉。
他是爱书之人,偏偏这个时代书籍非常的少,书籍大都集中在权贵富人手中,普通农家根本就见不到书的踪影。
所以寒门学子,想要看书,往往都只能厚着脸皮去大户人家去借,还经常会遭受到白眼。
齐铭就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之一,少年时因为借书可是受到了不少的冷眼,同时这脸皮也就在一次次的蹭书当中练就出来。
这十里八乡的多书之家,都曾经留下了他的身影,而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呆子。
甚至有同学经常会让他带着一起去别人家里去蹭书看,这也让在同学之中有了一点威望。
想起这些有点尴尬的往事,再看看手里这轻盈的书籍,齐铭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要是买一本该多好?”齐铭忍不住想要拿着书去问那伙计多少钱,以前买书都是这样,价格只有伙计说了才知道。
不过他正要走动,目光却在书的背后停滞。
只见那书的背面右下角标注着价格:二百文。
“什么?二百文?这可能吗?这是不是标错了!”齐铭看到那价格,脑袋里不由轰隆一声响,呆在了当地,目光死死的盯着那价格。
两百文对于他一个穷苦书生来说,也不便宜,可能需要他节衣缩食才能积攒下来。
只是,齐铭明白,这个价格是他这些寒门学子能看得到希望的一个价格。
在古代,纸张非常的昂贵,同时因为印刷技术也不发达,即便是在宋朝有了雕版印刷后,纸张,墨水药材,工匠薪水等各项成本综合起来,一本书的价格往往能够达到五六贯钱的地步。
五六贯钱换算成为现代人的钱来说,大概就是一两千元,也就是说在宋朝买一本书需要花费大概两三千元的代价,相当于买了一个大家电回来。
这样的价格,别说寒门学子了,就是官员都吃不消。
清朝的曾国藩有次在金陵看中一本书,可惜口袋里的钱不够,只能把自己的衣服给当了出去,然后又向朋友借了一些,这才咬咬牙将看中的那本书给买了回来。
宋朝和清朝都已经是印刷术大行其道的年代,书籍尚且如此昂贵,更不要说印刷术才刚刚出现萌芽的大唐了。
这也难怪齐铭会如此惊讶的缘故,相比起其他书店,这本书才两百文,这和送书有什么区别?
齐铭赶紧回过头,想要问一下那伙计这书的价格是不是标错了。
可是他一回头,就发现有好几个书生也和他一样,正拿着书在四处寻找着什么。
“齐铭,这价格是真实的吗?”一个书生拿着手里的书籍走到了齐铭身边,眉头皱着。
齐铭目光落到了他的手里,发现他手里正拿着一本中庸。
“你这书多少钱?”齐铭轻声问道。
“一百五十文,齐铭,我们是不是在梦里?”那名书生脸上一副茫然。
“诸位如果渴了,可以在这边喝茶,这里有我们书店备好的清茶。”那伙计又向着侧边一个小房子说道。
王泽向着那房子看去,果然看到那小房子中放了许多铜壶,那同壶都被擦洗的锃亮,从壶嘴中不断有热气冒出,看来那里面就是所谓的清茶了。
众人也都注意到了这点,不由都轻声赞叹,为这书店里的老板准备如此细致周到而感慨。
齐铭信步走到那书架子上,显示随意一扫,见到那架子上正放着几本崭新的蓝底书籍,在蓝色中有一个空白框,上面用苍劲的笔迹写着书名。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齐铭从左侧一一看过去。
这些书籍都是唐代学子必须要研读的书籍,齐铭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不过此刻见到这种崭新模式的书籍,还是忍不住从书架子上拿了一本论语轻轻翻动起来。
这本论语一拿到手里,齐铭就立刻感受到了一种轻盈之感,绝不像是平常拿起卷轴的那种沉重。
齐铭忍住内心的好奇,将书籍的封面打开,映入眼帘的一行行工笔小楷,这些字迹比起他常见的书籍上的字体要小一些,乍看有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
但是等仔细看,却发现这些字迹横平竖直,框架端正,另有一种稳重隽永的味道。
齐铭翻了几页,这内容和他平时所学基本一样,只是这书拿在手里,异常的轻盈,凑到鼻端还有一种淡淡的油墨香味,让人不忍心放手。
“真好,要是能买回去,时刻诵读就好了。”齐铭合上书,有一种不想再放回去的感觉。
他是爱书之人,偏偏这个时代书籍非常的少,书籍大都集中在权贵富人手中,普通农家根本就见不到书的踪影。
所以寒门学子,想要看书,往往都只能厚着脸皮去大户人家去借,还经常会遭受到白眼。
齐铭就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之一,少年时因为借书可是受到了不少的冷眼,同时这脸皮也就在一次次的蹭书当中练就出来。
这十里八乡的多书之家,都曾经留下了他的身影,而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呆子。
甚至有同学经常会让他带着一起去别人家里去蹭书看,这也让在同学之中有了一点威望。
想起这些有点尴尬的往事,再看看手里这轻盈的书籍,齐铭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要是买一本该多好?”齐铭忍不住想要拿着书去问那伙计多少钱,以前买书都是这样,价格只有伙计说了才知道。
不过他正要走动,目光却在书的背后停滞。
只见那书的背面右下角标注着价格:二百文。
“什么?二百文?这可能吗?这是不是标错了!”齐铭看到那价格,脑袋里不由轰隆一声响,呆在了当地,目光死死的盯着那价格。
两百文对于他一个穷苦书生来说,也不便宜,可能需要他节衣缩食才能积攒下来。
只是,齐铭明白,这个价格是他这些寒门学子能看得到希望的一个价格。
在古代,纸张非常的昂贵,同时因为印刷技术也不发达,即便是在宋朝有了雕版印刷后,纸张,墨水药材,工匠薪水等各项成本综合起来,一本书的价格往往能够达到五六贯钱的地步。
五六贯钱换算成为现代人的钱来说,大概就是一两千元,也就是说在宋朝买一本书需要花费大概两三千元的代价,相当于买了一个大家电回来。
这样的价格,别说寒门学子了,就是官员都吃不消。
清朝的曾国藩有次在金陵看中一本书,可惜口袋里的钱不够,只能把自己的衣服给当了出去,然后又向朋友借了一些,这才咬咬牙将看中的那本书给买了回来。
宋朝和清朝都已经是印刷术大行其道的年代,书籍尚且如此昂贵,更不要说印刷术才刚刚出现萌芽的大唐了。
这也难怪齐铭会如此惊讶的缘故,相比起其他书店,这本书才两百文,这和送书有什么区别?
齐铭赶紧回过头,想要问一下那伙计这书的价格是不是标错了。
可是他一回头,就发现有好几个书生也和他一样,正拿着书在四处寻找着什么。
“齐铭,这价格是真实的吗?”一个书生拿着手里的书籍走到了齐铭身边,眉头皱着。
齐铭目光落到了他的手里,发现他手里正拿着一本中庸。
“你这书多少钱?”齐铭轻声问道。
“一百五十文,齐铭,我们是不是在梦里?”那名书生脸上一副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