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上元宝

第四十七章 吃货新郎官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韩胜卷铺盖卷一走人,南山学堂便空出了一眼新窑洞。

    江涛决定在这里布置洞房,迎娶新娘子。郑老伯没了主意,南山岔人对此说法不一。

    有人说刚公子这是入赘郑家,既然是入赘,就得在老郑头家里办事。也有人说,南山学堂就是刚公子开办的,他在这里迎娶媳妇,就不算是入赘郑家了。

    还有人认为,不管咋样,刚公子一个外地人,在南山岔娶了婆娘不带走,自然是入赘的新女婿。

    不管别人怎么说,允儿心里都明明白白。茅草屋刚大哥入赘也好,新窑洞郑允儿嫁人也罢,只要能够和刚大哥比翼连理,她就心满意足。

    “阿爷,娘亲,要不这么办,就在咱家院子里招待客人,热闹热闹。等过上几日,我们再搬到南山学堂的窑洞里住,咋样哩?”

    允儿觉得这么更合适,江涛也并不反对,事情就这么定了。

    刚公子要娶媳妇了,西山盐坊停业几日,南山学堂自然也放假几日。

    三天前江涛跑了趟县里,将请柬亲自送到了县令胡大兄与守捉孔二哥的府上。他还特意书了两封请柬:一封是给老伯张有财的;另一封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是给里正张有年的。

    几个烧火女娃都是允儿的好闺蜜,平日里一起烧火煮盐,一起打打闹闹,一起读书习字,无话不说,谁都知晓对方心里的小秘密。她们这两日比允儿还激动哩,好像要嫁人的不是允儿姐姐,倒是自己似的。

    女娃们老早八十就把南山学堂韩胜住过的那眼新窑洞打扫得干干净净,装点一新,布置得和洞房没有什么两样。

    这边郑老伯家,大娘也腾出了自己和老头住的茅屋,铺上新被褥,换上新帷帐,贴上窗花,挂上大红灯笼,里里外外重新布置一番。

    屋子虽然简陋,但在大娘的精心打理下,散着浓浓的喜庆味儿。

    老伯和两个后生推磨舂米、杀鸡宰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大娘大婶们都来帮灶,拴弟她娘也在,她们最拿手的是炸面果、烤点心、熬杏仁粥。

    江涛也忙里忙外,直到半夜三更,才算准备熨帖。他打个呵欠,伸伸懒腰,眯了两个时辰。

    七月七日一早,吉时已到。江涛身着大红圆领袍,宽袖大裾,头戴蹼头,腰系革带,脚蹬长靿靴。在傧相的陪同下,来到允儿的闺阁,催促新娘子上轿。

    允儿抹着眼泪,轻轻啜泣,大娘也流着泪。等江涛说了一大堆贴心的话儿,她才瞟了一眼他,不舍地出了阁。

    江涛一个公主抱把允儿揽在怀里。两双眼睛死死盯住的那一瞬,两颗心也紧紧抱在了一起,纵有千言万语,亦不足表达此刻二人心里的幸福。

    江涛在她额头轻轻吻了吻,将他轻轻抱上彩车。

    毛驴车被装上了帷帐,花花绿绿,四面垂着五彩丝绦。拉车的小毛驴也戴上了大红花。

    江涛跨上枣红马,绕着彩车转了三圈。村里的攒劲后生,簇拥着彩车,嘴里稀里糊涂喊着自己也不明白的“且看抛赏,毕不寻常”,“障车”要好酒喜钱好吃的。伴娘从彩车帐子里抛出饧果铜子,大家争着抢着捡拾,好不热闹!

    彩车驶出郑家,穿过村子,绕过学堂与盐坊,最后又回到了郑家院门口。一帮孩子尾随而来,还在等着新娘子下马时的彩头。

    行过下马礼,在众人的百般刁难下,新郎官将新娘背入百子帐。年轻的后生们都争抢着一睹新娘妆容,尽管平日里他们天天都见着她。

    院子里人头攒动,宴席马上开始。有人来报:

    “县令大人驾到!”

    江涛赶紧出门迎接胡大兄。

    “可喜可贺呐,三弟!你孔二哥军中事务繁忙,今日不能亲临,托我捎了句话,说有空一定要补上!来人,把本官与孔大人的贺礼抬上来!”

    衙役们从马背上抬下来

    “大哥,礼重了!小弟谢过大哥大礼!来,里边请!”

    一见县令大人同刚公子以兄弟相称,酗伴们都惊呆了。南山岔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0

    “我说刚公子从京城来有背景,你瞧是不是?”

    “听说他和胡县令还拜了把子哩!”

    “自从他打了个什么大筒车,还结识了个什么将军哩!”

    ……

    胡大人在上席坐定之后,捋一捋喧子,从容不迫地朝人群环视一周,道:

    “今日乃刚公子大婚之日,本官前来贺喜,借此时机先向各位父老乡亲们问声好!”

    县令欠欠身子拱拱手,接着讲:

    “大伙儿别看刚公子年纪轻轻,但他本事不小,给本官长了脸,为本县立了大功。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呐!今日,本官要亲自为刚公子与郑允儿主婚。”

    傧相赶忙行了撤帐礼,把红男绿女一对新人拉到县令大人对面。

    县令大人站起身子,清清嗓门,大声宣布:

    “兹有京城长安籍男子刚涛,年一十九,同陇右道兰州金城县东皋里南山岔民郑忠良之女郑允儿,年一十四,皆为良民。天赐良缘,谨于大唐开元十一年七夕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同甘共苦,白头偕老!——金城县县令胡生河证婚。”

    宣布完毕,县令大人瞧了瞧大红盖头下的郑允儿,调侃道:

    “祝愿二位公子早生贵子!”

    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开席,开席吧!”

    大伙没见过这么多美味佳肴,早已垂涎三尺了。县令大人一声令下,各席上狼吞虎咽。大伙大口吃肉,大碗吃酒,好不过瘾!

    “哎,这道菜看起来不错!”

    县令大人夹了一块羊排边啃边赞叹。

    “大哥,这是昨儿个我自己琢磨出的一道菜。河里捞出的大鲤鱼,自家牧养的山羊肉,加上葱姜蒜,撒上盐末、花椒、胡椒面等,一锅炖。出锅装碟,点缀自家的芫荽即可。”

    “我看这菜该起个名,就叫‘鲜’,怎么样?”

    “妙,妙!”

    县令一把抓了个大馒头,一捏三个指头印,差点下了一大跳。

    “这啥玩意?咋这么软?”

    江涛微微一笑道:

    “大哥有所不知,这也是蒸饼。可我这蒸饼吃起来蓬松柔软,而且没有酸味。您来尝尝!”

    县令大人一口咬了个大豁口,不禁大嚼起来。

    “嗯,好吃,真好吃!这玩意看起来白嫩得像和田羊脂,越嚼越香甜呐!——哎,刚公子能告诉我这是咋做出来的吗?”

    “这说来也不难,和面时加点酒曲儿。等上一宿,面团就会长大不少。再在面团中加点‘碱面’,揉均匀。抟成圆团,放在蒸笼里蒸熟便是了。”

    “‘碱面’是啥?我咋没听说过?”

    “不瞒大哥,是我在煮盐时自己提炼出来的。”

    “噢,原来如此。咱新郎官还是个大厨师哩!”

    乡亲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独特的喜宴,不觉打心底羡慕起郑家这个小赘婿来了。

    张有年提着一匹锦缎来贺喜。看着四平八稳坐在上席大吃二喝的胡县令,他赶忙跪拜:

    “大人无恙,小民张有年见过大人!”

    “拜什么拜,起来,快起来!今日刚公子大喜,作为里正,你咋不早点来呢?”

    “大人怪罪的事,小人的确有渎职之过啊!”

    “今日本官高兴,恕你无罪!起来,尝尝刚公子的美食!”

    张有年战战兢兢,挤在了席口。

    “刚老弟,——哎,不对头!从今儿个起,我得称你老侄咧!”

    “大胆,刚公子是你老侄,那本官也不得成你晚辈喽!刚公子可是我的拜把兄弟!”

    “不敢,下官打死也不敢!哎呦,你看我这嘴巴多贱!”

    说着他竟啪啪啪扇了自己几个耳光,逗得新娘子在红盖头下不禁“噗嗤”笑出声来。

    “那这样得了,你呀,改称‘刚老弟’照称不误,叫一声‘郑老伯’不就得了!”县令大人提议。

    “郑——郑老伯。”

    张有年还真叫出口来了,逗得乡亲们笑喷了饭。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