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自言自语了一通,也感觉有些尴尬,轻咳了两声后便把话题扯到了祭天大典之上。
“一年又过,岁旦之日便要祭天,刚好黄轩已将山越贼首、以及汝南黄巾余孽之首押解到了许都,前来途中,还顺道打通了江东汝南以及颍川路途,也算是立功不小……”
说到这里,王朗暗示黄轩接下话头。
黄轩略一迟疑,才站起身抱拳说道:“下官一心想着报效朝廷,押解贼首进城,也是为朝廷的祭天大典添些喜庆。”
“只是当今天下,战火四起,山越、黄巾之辈只是小道,成不了大器,真正的贼首,当是各路霸占一方的诸侯,若是任由那些人等横行下去,只怕不日我汉室就要改换门庭,令君大人,不知朝廷又做好了怎样的应对?”
黄轩这几句话,可把王朗听的心惊胆战。
他暗示黄轩起来说话,只不过是想让他趁机替自己表功,怎么黄轩说着说着,居然扯到其他诸侯头上去了。
对于当前的汉室朝廷而言,诸侯霸主,乃是禁忌。毕竟控制着整个许都的司空曹操,就是其中枭雄之一。
黄轩竟然如此不知轻重,将他们统称为贼首,这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而且荀彧可是曹司空提拔上来的人,若是将这话传扬出去,作为黄轩的引荐人,恐怕自己这个御史中丞,日后日子都不会太好过了。
想到这一点,王朗忍不住拿眼神打量荀彧,果然,当黄轩再次坐下后,荀令君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些许变化,只是没有直接放脸而已。
趁着荀彧还没有发火,王朗觉得自己应该打个圆场,当下抱拳说道:“黄轩年少鲁莽,说的话有些不妥了,各路诸侯镇守一方,都是为了汉室尽忠,怎能跟黄巾余孽,山越流寇相提并论?”
哪只荀彧却呵呵一笑说道:“无妨无妨,本官倒是觉得,黄太守说话率真,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想来应该是少年心性。嗯,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咱们姑且不论,黄太守这次押解山越贼首入许都,有功该赏。”
“至于这平定教化山越之功,究竟该赏什么,本官做不得主,当要等朝廷议事后才能给出定论了。”
黄轩心中一喜。
恐怕这个时候,全天下也唯有黄轩一人明白荀彧的为人宗旨。
他虽受曹操招揽成为曹操的心腹,可荀彧内心中,却始终是以“匡扶汉室”的目标,自己先前那几句话,虽然说的鲁莽,显然已经打动了面前的荀令君,显示出自己才是跟荀彧志同道合之人。
既然得到荀彧认同,而且也谈到了封赏问题,那自己,就用不着过于客气了。
黄轩笑着再次一抱拳,点头说道:“令君大人,下官除了擒获山越贼首之外,还在汝南抓获刘辟和龚都等三名贼头,这功劳也不小吧?”
“汝南之事,本官尚未得到具体的消息,暂且不论,这样……先请黄太守把那几个贼首送至尚书台看押,三日后就有朝议,倒是可请王大人跟黄太守一同上朝面君。”
“黄太守年少有为,跟陛下年岁差不多,想必陛下见到后,一定会十分喜爱。”
荀彧说完,端起了案几上的茶杯。
这是起身送客的意思了。
偏远小郡的太守,想要获得面圣机会可不多,更何况,黄轩仅是十六岁少年,当即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陪他同行的王朗,暗中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理来说,黄轩这小子少年老成,不至于如此失礼才是啊。
他有心想要在荀彧这里解释几句,可人家既然端茶送客,那也只能讪讪的离开了。
两人走出尚书台,王朗叹了口气,正要点拨黄轩两句,却没想到黄轩反而突然收起了浮夸神情,脸上犹如宁静湖水一般古井不波,反倒让王朗暗暗吃了一惊。
莫非……方才他的慌乱,激动,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是做样子给荀令君看吗?
一想到荀令君那深不可测的智慧,王朗不由暗中替黄轩担忧起来。
这小子,可莫要画虎不成反类犬,把大名鼎鼎的荀彧当成是一般人来看待啊。
只是看着黄轩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王朗却又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稍顷之后,他摇了摇头,这小子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算了,随他去吧,反正自己跟黄轩交情止于此,纵然荀令君或者他背后的曹司空怪罪,这罪责也落不到自己头上来。
……
就在两人离去不久,在尚书台一处书房中,荀彧正跟一个中年文士,谈论着汝南地区最近发生之事。
“公达,你对那会稽黄轩,有何看法?”荀彧并没有抬头,注意力大半放在桌上那份绝密情报之上。
被称做“公达”的那个中年文士,实则看上去比荀彧还要年长几岁,可从他站立的位置来看,却又如荀彧的后辈。
听到荀彧发问,此人十分尊敬的行了一礼,方才开口回答:“叔父似乎对那黄轩十分重视?不过偏远之地小郡太守,暂时还不值得摆上台面。”
“不过……此人刚才的表现,似乎有些过头,所说的话,还有听到叔父要引他上朝面君后流露出的神情,不像是少年人该有的举止……”
这位叫做“公达”的中年文士,便是曹操手下另一智囊——荀攸。
虽然荀攸年纪比荀彧还大了十岁,可辈分却小,得称呼荀彧一声叔父。
叔侄两人都是一时无二的王佐之才,正是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曹操势力才会如此迅速的崛起。
“还是公达你的眼光更准一些,方才差点受了他的蒙蔽,唉……话虽说的漂亮,但内心未必如一,如果此人所说这话发自肺腑,说不定真是朝廷之喜。”
“罢了,暂且再看看,也说不定……是你我二人心中多虑了。”
听到荀彧发起的叹息,荀攸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两人关于黄轩的讨论也就到此而止。
当前的会稽,既遥远而又弱小,当不得被曹操视为左右手的叔侄二人,把更多的精力浪费在黄轩身上。
他们眼下的注意力,基本还都放在袁绍、袁术、吕布等人的身上。
“一年又过,岁旦之日便要祭天,刚好黄轩已将山越贼首、以及汝南黄巾余孽之首押解到了许都,前来途中,还顺道打通了江东汝南以及颍川路途,也算是立功不小……”
说到这里,王朗暗示黄轩接下话头。
黄轩略一迟疑,才站起身抱拳说道:“下官一心想着报效朝廷,押解贼首进城,也是为朝廷的祭天大典添些喜庆。”
“只是当今天下,战火四起,山越、黄巾之辈只是小道,成不了大器,真正的贼首,当是各路霸占一方的诸侯,若是任由那些人等横行下去,只怕不日我汉室就要改换门庭,令君大人,不知朝廷又做好了怎样的应对?”
黄轩这几句话,可把王朗听的心惊胆战。
他暗示黄轩起来说话,只不过是想让他趁机替自己表功,怎么黄轩说着说着,居然扯到其他诸侯头上去了。
对于当前的汉室朝廷而言,诸侯霸主,乃是禁忌。毕竟控制着整个许都的司空曹操,就是其中枭雄之一。
黄轩竟然如此不知轻重,将他们统称为贼首,这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而且荀彧可是曹司空提拔上来的人,若是将这话传扬出去,作为黄轩的引荐人,恐怕自己这个御史中丞,日后日子都不会太好过了。
想到这一点,王朗忍不住拿眼神打量荀彧,果然,当黄轩再次坐下后,荀令君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些许变化,只是没有直接放脸而已。
趁着荀彧还没有发火,王朗觉得自己应该打个圆场,当下抱拳说道:“黄轩年少鲁莽,说的话有些不妥了,各路诸侯镇守一方,都是为了汉室尽忠,怎能跟黄巾余孽,山越流寇相提并论?”
哪只荀彧却呵呵一笑说道:“无妨无妨,本官倒是觉得,黄太守说话率真,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想来应该是少年心性。嗯,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咱们姑且不论,黄太守这次押解山越贼首入许都,有功该赏。”
“至于这平定教化山越之功,究竟该赏什么,本官做不得主,当要等朝廷议事后才能给出定论了。”
黄轩心中一喜。
恐怕这个时候,全天下也唯有黄轩一人明白荀彧的为人宗旨。
他虽受曹操招揽成为曹操的心腹,可荀彧内心中,却始终是以“匡扶汉室”的目标,自己先前那几句话,虽然说的鲁莽,显然已经打动了面前的荀令君,显示出自己才是跟荀彧志同道合之人。
既然得到荀彧认同,而且也谈到了封赏问题,那自己,就用不着过于客气了。
黄轩笑着再次一抱拳,点头说道:“令君大人,下官除了擒获山越贼首之外,还在汝南抓获刘辟和龚都等三名贼头,这功劳也不小吧?”
“汝南之事,本官尚未得到具体的消息,暂且不论,这样……先请黄太守把那几个贼首送至尚书台看押,三日后就有朝议,倒是可请王大人跟黄太守一同上朝面君。”
“黄太守年少有为,跟陛下年岁差不多,想必陛下见到后,一定会十分喜爱。”
荀彧说完,端起了案几上的茶杯。
这是起身送客的意思了。
偏远小郡的太守,想要获得面圣机会可不多,更何况,黄轩仅是十六岁少年,当即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陪他同行的王朗,暗中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理来说,黄轩这小子少年老成,不至于如此失礼才是啊。
他有心想要在荀彧这里解释几句,可人家既然端茶送客,那也只能讪讪的离开了。
两人走出尚书台,王朗叹了口气,正要点拨黄轩两句,却没想到黄轩反而突然收起了浮夸神情,脸上犹如宁静湖水一般古井不波,反倒让王朗暗暗吃了一惊。
莫非……方才他的慌乱,激动,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是做样子给荀令君看吗?
一想到荀令君那深不可测的智慧,王朗不由暗中替黄轩担忧起来。
这小子,可莫要画虎不成反类犬,把大名鼎鼎的荀彧当成是一般人来看待啊。
只是看着黄轩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王朗却又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稍顷之后,他摇了摇头,这小子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算了,随他去吧,反正自己跟黄轩交情止于此,纵然荀令君或者他背后的曹司空怪罪,这罪责也落不到自己头上来。
……
就在两人离去不久,在尚书台一处书房中,荀彧正跟一个中年文士,谈论着汝南地区最近发生之事。
“公达,你对那会稽黄轩,有何看法?”荀彧并没有抬头,注意力大半放在桌上那份绝密情报之上。
被称做“公达”的那个中年文士,实则看上去比荀彧还要年长几岁,可从他站立的位置来看,却又如荀彧的后辈。
听到荀彧发问,此人十分尊敬的行了一礼,方才开口回答:“叔父似乎对那黄轩十分重视?不过偏远之地小郡太守,暂时还不值得摆上台面。”
“不过……此人刚才的表现,似乎有些过头,所说的话,还有听到叔父要引他上朝面君后流露出的神情,不像是少年人该有的举止……”
这位叫做“公达”的中年文士,便是曹操手下另一智囊——荀攸。
虽然荀攸年纪比荀彧还大了十岁,可辈分却小,得称呼荀彧一声叔父。
叔侄两人都是一时无二的王佐之才,正是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曹操势力才会如此迅速的崛起。
“还是公达你的眼光更准一些,方才差点受了他的蒙蔽,唉……话虽说的漂亮,但内心未必如一,如果此人所说这话发自肺腑,说不定真是朝廷之喜。”
“罢了,暂且再看看,也说不定……是你我二人心中多虑了。”
听到荀彧发起的叹息,荀攸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两人关于黄轩的讨论也就到此而止。
当前的会稽,既遥远而又弱小,当不得被曹操视为左右手的叔侄二人,把更多的精力浪费在黄轩身上。
他们眼下的注意力,基本还都放在袁绍、袁术、吕布等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