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周国的炼铁技术十分成熟,已经在广泛使用高炉炼铁的方法,全国的生铁产量并不算低。

    但如今的炼钢方法还是效率较为低下的‘千锤百炼’,为了供应武器装备的制造,只能强行扩大人力和工坊规模,但依然捉襟见肘。

    要让钢的产量真正提高起来,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全新高效的炼钢法出现。

    不过陆遥对炼钢法着实是一知半解,哪怕是其中的基本化学原理都只能描述个大概,虽然很早就跟叶载墨过,但做了这么久实验,技术上都没能得到突破。

    在构想上,陆遥是希望能够把转炉炼钢法或者平炉炼钢法给点出来,可这玩意儿在前世西方发明的历程也是渐进的经过一代代饶改进才得以完善。

    为此东山工坊不得不做两步走,一边是叶载墨带着东山工学院冶炼系的学生们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夜以继日的研究和试验新的炼钢方法。

    另一边则是陆遥和王金来花费大量的物力,通过户部直接招徕那些遭遇灾的地区的灾民,以及在合作的四大商社的帮助下广收学徒。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合适,先拉到东山来,再有一个东山老铁匠以及一帮落魄秀才、不第读书人组成的培训班进行速成培训。

    若是机灵的,学会些文字又跟着师傅入门了炼钢的技艺,就可以在工坊跟着实习,等能力足够了就可以出师,和老师傅一起搭配再带着只会出力气的力工千锤百炼炼钢。

    脑子愚笨但还是可教的,至少也能跟着帮上些用场,最不济也可以跟着下力气。

    至于实在不济但好歹肯干活听话的,那就发配去做纯粹的运输苦力。

    当然这里面总会剩一些游手好闲或者脑子完全不开窍的,王金来则会请几家合作的商号帮忙送走。

    现在紧着扩张钢铁产量,以至于招徕的新人都先送去钢铁工坊挑选,搞得其他工坊都开始出现用工荒了。

    还好户部尚书周图周大人为了银子特别爱往东山跑,在这件事上他开始用他的聪明脑瓜想办法。

    毕竟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周图这样的读书人接受的是四书五经的教育可能乍一看在工坊的事情上帮不上太多忙。

    但能够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科举高中然后官场一路打拼,成为周皇的近臣内阁学士。

    这样的人决不能他不聪明,甚至如果其思想比较开化的情况下,在接受了新的思想后还能因时制宜想出很多好的办法。

    周图很明显是个灵活的人,在陆遥为用工荒发愁的时候,周图却很敏锐地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他到:“此事倒是没那么难,不过还需面见圣上。”

    陆遥赶忙客客气气地请教:“周世伯请讲。”

    周图道:“老夫以为有远近两策可解决此事。

    近,乃是如今陛下操练新军的同时,将许多内地的卫所裁撤,虽然对那些军户有一应的安置之法,但毕竟人多地少,许多军户家中果腹其实都不容易。

    而现在东山的摊子铺开,用工的缺口足有上千,乃至于未来还需要更多。

    以东山的工人最低的收入,一个人都足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了。

    不过要用军户来解决用工的需求,还有一个阻碍便是按照大周的祖制,军户和农户轻易不能离开户籍地。

    若是近期要招徕军户,就需要面见圣上,请圣上决断,允许军户到东山做工谋生。

    远策也与此有关,据户部在各地的属官返回来的消息看,经过之前的一番运作,各地已经有九十多个州县开始种植洋芋,几乎占了大周州县的两成。

    其推广速度着实有些超乎意料,而洋芋一来可以在正常的农时在贫瘠土地上大量种植,二来可以与夏麦轮作种植。

    如此一来想必不出二三年,洋芋便会成为平民百姓的口粮之一。

    以洋芋的高产量,一来可以预期大周下一代人口将会大为增长。

    二来原本土地若是开始种植洋芋,粮食产量增长,养活同样多人所需的土地便少了起来,地主家的土地也就会没那么值钱。

    为了弥补亏空,许多土地必然会改为种植经济作物。

    并且东山如今有新的酿酒法、玻璃制造法等等崭新工艺,正好大周可以借此机会大兴工商。

    朝廷重工商,再颁布政令,允许农户离开户籍地从事工商之业,将来便不用担心再缺工匠。”

    听周图一席话,陆遥不得不佩服周图敏锐的眼光。

    刚夸了两句,周图却苦笑道:“老夫这辈子也算是两袖清风了,好不容易有些积蓄,在老家买下了一些田产,原打算告老还乡后过段富家翁的日子。

    没想到被你子这么一折腾,倒成了一场空了。”

    陆遥尴尬得拱手赔罪,周图又哈哈一笑:“不过若是能让人人都不再担心饥荒,能肃清宇内不再有战事之忧,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那不就是圣贤追寻的下大同?

    老夫就算有些损失,又如何值得一提,反而是能为这件真正的大事出一份力,才不枉寒窗苦读那圣贤之书,在世间走这么一遭啊。”

    而当周图和陆遥一起将想法写成章程呈给周皇的时候,周皇十分爽快地便批阅同意,并让周图全权处理此事。

    ————

    东山工学院实验室,虽然还是简陋的大型窝棚,却阻挡不了叶载墨和他的门徒们的求知热情。

    虽然正是酷热的盛夏时节,叶载墨和几个他最为看重的门徒却穿着厚重的棉服,甚至将面门都包裹住只留下双眼,并且双眼还戴着用玻璃镜片制作的护目镜。

    他们心翼翼地将坩埚取下,再进行一系列工艺,周遭的其他门徒虽然可以穿得清凉一些,却丝毫不敢放松。

    有的站在救护工具旁,随时准备应付突然事件的发生,有的则用炭笔不停的写写画画,负责事无巨细的记录整个实验过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